CQI Q 學習心得|咖啡感官修煉之路,「咖啡小白」踏入咖啡新大陸

☕️ 原來「咖啡風味」是一門可以學的共通語言

上完第一天Q Grader,完全開啟我的新大陸!

沒錯!就是「我們無法理解認知邊界以外」的那種腦洞大開!一直深知咖啡是一門很深的學問!但當自己真正進入到 感官訓練與風味描述的世界,才發現:「哇,原來那些能說出一整串風味詞彙的咖啡人,是真的靠經驗堆疊出來的!」

那不是天賦,是反覆練習後才養成的技能。


✍️ 與文案為伍的我,沒想到對於「風味描述」這件事,完全打掉重練!

在短時間內用嗅覺與味覺快速辨識風味,同時在腦中對照風味輪,再寫出準確的風味詞來形容咖啡所帶來的感官體驗…沒受過訓練的我,思緒直接短路。

是柑橘?還是哪種花?

酸是檸檬的尖酸?還是莓果調性圓潤的酸?

烘焙氣味是堅果、焦糖還是麥芽?

一堆詞彙在腦內碰撞,而我需要在幾分鐘內做出判斷、並給出分數。

真的是一場「感官」的極限挑戰。更不用提到還有時間限制…對於「咖啡小白」來說並不容易,還好有白芳老師很有耐心、仔細的帶著我們一起品鑑。


🧑‍🏫咖啡小白也學得會的教學風格|白芳老師

白芳老師在課堂上用淺顯易懂的方式,讓我能跟上其他在咖啡產業已久的同學。白老師擁有豐富的國際經驗,並在多個國際賽事中擔任評審和協調官,在咖啡產業資歷相當豐富。只要有關咖啡的問題,老師都非常樂意分享!

在上課的過程中,也能感受到老師對咖啡的熱愛與不遺餘力的支持,對咖啡小白的我來說,這樣的學習環境也比較沒有同儕間的壓力(畢竟他們都是待了好幾年的咖啡專業職人…)。


🤔 我不是咖啡人,為什麼想考 Q Grader?

我是班上唯二非咖啡從業者(另一位是威士忌酒商同學)。所以你可能會好奇:一張高達六萬元起跳的證照課,為什麼我會想投入?

說來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理由。

因為工作上與咖啡品牌有些合作,加上自己每天至少一杯咖啡,對咖啡的喜好也逐漸加深。但這份喜歡,過去都停留在「咖啡因攝取」與「口感偏好」的層次。我常常心裡想:「到底為什麼這些咖啡人都能說出那麼細的風味詞?」而我卻只覺得「好喝?」。

所以,當我聽到有機會由專業講師帶領、與咖啡從業的同學一起學習,就決定投入最完整的6天培訓,也聽從助教的建議:「把自己當作一塊海綿,越空越能吸收。」

我沒有職業背景,沒有經驗包袱。正因為「什麼都不懂」,我反而能最純粹地接收這門學問的核心。


☕ 不再憑感覺喝咖啡:用「國際標準」學習品鑑,用「風味輪」描述咖啡風味

原來,「風味」是一門可以學會的語言。

透過訓練,讓感官更加敏銳,也可以藉由風味輪建立咖啡詞彙系統,讓風味得以標準化的品鑑、記錄與分享。

經過這六天扎實的感官訓練,我不再只是「用感覺喝咖啡」。開始試著用感官技巧與國際的標準,去「讀懂」每一杯咖啡之美。


☕️一段讓人更靠近「咖啡感官」的旅程

「我每天喝的這杯咖啡,背後有什麼風土故事?能不能從中品出它的奧妙?」

我開始有意識的刻意練習,提升感官敏銳度與風味判讀技巧。對喜歡咖啡的人來說,是非常寶貴的學習經驗。讓我重新認識自己味覺、嗅覺與咖啡風味感知的旅程。

CQI Q Grader培訓不只是一次認證課的學習,更像是開啟咖啡感官的新大陸。重新認識味覺的細膩、風味的描述,也重新理解自己與咖啡之間的關係。

期待在每一次啜飲、交流中,能一點一滴靠近更真實、更敏銳的自己。不再只是說「好喝」,而是能靜靜地感知一杯咖啡在口腔中流動的風味。


🎓已具備 CQI Q 認證,如何升級 SCAQ 最新認證

如果你已經是 Q Grader、Q 講師,或者擁有 SCA 感官技能證照,可直接報考《CVA咖啡杯測價值評估系統認證》延續 CQI Q Grader 資格。

💡延伸閱讀因應SCA與CQI Q新制該怎麼做?快速通關流程全攻略!

💡延伸閱讀2025 / 10月上路!SCA將接手Q Grader認證,導入CVA系統,打造更全面的咖啡教育藍圖

📍對 CVA咖啡杯測價值評估系統認證 課程有任何問題,歡迎加LINE詢問:https://cca.taipei/Line

📩 課程介紹:https://cca.taipei/CVA

標籤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文章

Naomi老師 24年咖啡修練之路經驗談
AnyConv
絕版經典 CQI Q 國際認證課程

站內搜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