☕ 走進濃縮咖啡的世界,從「喝不懂」到「品得出」的學習歷程。
進入咖啡產業後,我對咖啡的熱愛逐步加深。從最初單純喜歡喝咖啡,到後來考取 CQI Q Grader 咖啡品質鑑定師,持續探索咖啡風味世界,希望以更專業的方式理解各式咖啡輪廓。
看到 CCA 自家咖啡學院開設為期兩天的 IIAC 國際濃縮咖啡品評課程,內容專注於【義式濃縮】的感官評鑑。過去參加CQI Q Grader 較著重於咖啡質量上客觀的分析品鑑,而 IIAC 則補上我一直以來「喝不懂 Espresso」的那一塊拼圖。
🇮🇹 從米蘭喝到濃縮心中的問號,到CCA課堂上有了答案!
還記得2019年在義大利米蘭旅遊時,嘗試點一杯 Espresso。一臉困惑地看著那杯只有一口的咖啡液,內心想著:「這也太小了吧?而且怎麼這麼苦?」
當時我完全無法理解義大利人每日數杯 Espresso 的樂趣,只覺得像是在完成某種快速的生活儀式感。然而,在這次的 IIAC 課堂上,終於理解那一口 Espresso 背後所承載的醇厚風味、義大利文化底蘊與感官交織的新大陸。
📘 Day 1:建立感官基礎與 IIAC 品評系統
這次在CCA自家咖啡學院開立的課程,是由 IIAC 國際認證資格的 Naomi 老師授課。具備 25 年的國際連鎖咖啡餐飲及實務經驗,課堂中無論是咖啡相關問題或咖啡店營運上的困難點,她都非常樂於分享。
第一天從「咖啡知識、品鑑濃縮的感官訓練」開始,逐步建立視覺、嗅覺、味覺與觸覺的辨識力。我們練習使用 IIAC 所建構的品鑑表、專業風味詞彙,從果香、堅果、焦糖到草本…等,學習如何用IIAC的系統品鑑一杯 Espresso 的細節。
🔍 風味評鑑重點:以「強度」為核心
IIAC 的風味評鑑邏輯與 CQI Q Grader 有所不同。IIAC 更著重於風味強度的感知,每一項風味依據 0-9 分進行強度分級:
0 分:完全無感知
1–3 分:低強度
4–6 分:中強度
7–9 分:高強度
正向與負向風味都依「是否感知強烈」為依據進行打分,讓我更理解辨識「強度」是義式咖啡感官評鑑的核心語言。
☕️運用IIAC系統品鑑Espresso濃縮咖啡過程
視覺:觀察濃縮咖啡的顏色與質地
嗅覺:氣味強度
觸覺:入口的濃縮咖啡質地(黏稠的程度)
鼻後嗅覺、味覺:入口後濃縮咖啡的風味
品鑑一杯濃縮的速度其實很快,要快速感知剛遞上的Espresso並寫下強度,其實需要大量的練習,才可以將整個閾值打開。剛開始品飲的時候還抓不準低、中、高強度的範圍,所以很容易變成離群值。但過了2-3輪後慢慢抓到感覺,也就更貼近老師與同學的範圍。
品鑑一杯濃縮的速度其實很快,要快速感知剛遞上的Espresso並寫下強度,其實需要大量的練習,才可以將整個閾值打開。剛開始品飲的時候還抓不準低、中、高強度的範圍,所以很容易變成離群值。但過了2-3輪後慢慢抓到感覺,也就更貼近老師與同學的範圍。
📘 Day 2:術科與筆試、課外學習-Cappuccino品飲
課程第二天進入考試環節,包括筆試、術科測驗以及Cappuccino課外品評練習。
- 筆試:
共50題單選題,這部分老師在第二天上午會先進行總複習,其他考題都是咖啡基礎知識,通過率高。
- 術科品飲:
總共有6杯Espresso,其中有1支相同,共有5支豆子。這時就很看品鑑技巧,是否能從這6杯濃縮中喝出相同的那杯,且分數媒合度高。
- 課外學習-Cappuccino品飲:
同濃縮品飲的品鑑表,但整體的強度就會偏低、中強度。
經過兩天的IIAC的學習歷程,讓我深刻體悟到:「咖啡」不僅僅是一杯飲品,而是一門融合感官、文化交織的深厚底蘊。
我們平常喝咖啡多半依靠直覺與習慣去感受它,卻很少有機會學會如何用系統化的方法拆解風味、描述咖啡質地及感受,甚至與他人分享這份風味記憶。
而 IIAC 正是這樣一套訓練:它不是靠天賦,而是透過專業方法與強度感知訓練,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從「喝不懂」到「感受其中樂趣」是非常難得的經驗交流。
🎓自家咖啡學院|IIAC義大利咖啡品鑑國際證照課程
📍歡迎加入CCA自家咖啡學院 IIAC義大利咖啡品鑑國際證照課程,透過國際專業品鑑標準,讓你喝懂義式濃縮咖啡。
課程介紹 🔜 https://cca.taipei/courseIIAC
課程報名 🔜https://cca.taipei/IIAC
有任何問題可加LINE詢問:https://cca.taipei/Line